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化学系
2012年本科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获得博士学位 (导师: Kendall N. Houk 教授),2017至2019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9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截至目前共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 (含同等贡献) 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篇,包括 Science,Nature Catalysis,Chem,PNAS,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2019/09 至今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3–2019/05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合作导师:Ravi Prasher,Anubhav Jain)
教育背景
2012/09–2017/0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导师:Kendall N. Houk)
2010/09–2011/02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学期交流
2008/08–2012/0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士(导师:钟国富, 罗德平)
所获荣誉
2017 Saul and Sylvia Winstein Dissertation Awar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10 Gold Award f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howcase,南洋理工大学
2009 President Research Scholar,南洋理工大学
2009 Dean’s List,College of Science,南洋理工大学
研究领域
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计算,即基于理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原理,通过计算化学的手段从分子层面揭示反应发生途径和方式,深入解析计算结果进而筛选和掌握控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实现有机反应关键催化剂的设计与改进和反应过程调控优化,研究领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有机反应和酶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与理论计算
– 具有立体选择性的有机反应的催化剂设计与改进
– 运用高通量计算模拟和数据库搭建,设计新型热化学储能材料
–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从原子层面揭示化学反应的途径,解释和预测实验现象与结果
教学
化学原理A/B(英文班)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
在前期工作中,余沛源博士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由美国NSF、NIH、DOE 资助的多个科研项目。在反应机理方面,完成了脱氢Diels–Alder、高阶环加成、生物合成及酶催化环加成、不对称多组分反应等机理和选择性的理论计算研究,并基于理论计算的优势,与多个国际知名的实验课题组开展了合作;在热化学储能领域,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结合高通量计算模拟与实验筛选,进行了新型热化学储能材料的设计和开发等。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建立和完善相关化学反应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高效和高选择性的反应和催化剂的实现途径,并为理论与计算化学在有机催化和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加入团队
课题组长期招聘博士后、研究助理和访问学者,有意向者请直接发邮件给余沛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