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教授 |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题组网站
李海龙讲席教授,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和硕士,香港大学水文地质学专业博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讲席教授、博导。2008年获湖北省楚天学者,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获国务院自然科学教育类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2022年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3/12)。主要从事海岸带地下多组分多相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多篇,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90多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TOP期刊,论文引用次数近7072次,H-指数49(谷歌学术),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2022,2023,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和13家水资源与环境领域国际顶尖团队合作,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文章,研究内容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报道(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8/info81103.htm)。现任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编委(2021年1月起),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四届编委(2018年1月起),《盐湖研究》编委(2015年1月起)。曾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国际SCI学术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 副主编(2012-2015年),《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届编委(2013-2017年)、《生物数学学报》编委(2005-2008)、《科学通报》英文版地下水专题特邀编委(2013)。被评为本领域TOP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13、2014年度最佳审稿人,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8年度最佳审稿人。主持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重点、和面上等6项科研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
个人简介
李海龙,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和硕士,香港大学水文地质学专业博士,2008年获湖北省楚天学者,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获国务院自然科学教育类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2022年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3/12)。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多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90多篇,论文引用次数7072次,H-指数49(谷歌学术),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2022,2023,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四届编委(2018年1月起),《盐湖研究》编委。曾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国际SCI学术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 副主编(2012-2015年),《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届编委(2013-2017年)、《生物数学学报》编委、《科学通报》英文版地下水专题特邀编委。被评为本领域主要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13、2014年度最佳审稿人,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8年度最佳审稿人。
主持和参加2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10多项为第一负责人。现主要主持三项科研项目,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缓潮滩下覆含水层变密度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反应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渤海和胶州湾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三是973项目“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物质输入对海湾生态环境影响机理与调控原理”第二课题名称:“海湾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环境效应”。
主要从事海岸带地下多组分多相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如下几方面:
(1)运用镭氡同位素和盐度示踪法评估了莱州湾、胶州湾和大亚湾等地的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
(2)揭示了海滩被原油污染后长期滞留的机理。通过对海岸带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和地下水动态水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把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砾石和砂砾混合型海滩被原油污染后长期滞留的机理。相关成果在《Nature Geoscience》以第一作者发表,并作为封底介绍,被Nature新闻和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3)揭示了海潮引起的近岸土壤孔隙中气流所特有的工程和生态效应。解释了1999年雨季香港机场路面发生的半径达数米的圆丘状拱起的原因,相关论文发表在《Geophys Res Lett》,并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选入“Journal Highlights”;从根部呼吸的角度定量描述了前人在《Science》上所报道的潮间带湿地植物总是在潮水沟附近长势最好的机制。
(4)定量解析了海波能量在滨海含水层中传播规律。完整地考虑了海潮荷载、海底淤泥等弱透水层的越流、弹性储量和上下含水层中海波的相互干涉等综合效应,从机理上解释了某些特殊情况下近岸地下水水位和海潮水位同步波动的现象,拓展和改进了国际同行的近期工作。
学习经历:
1999.10 - 2003.02: 博士(水文地质学),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1988.09 - 1991.07: 硕士(应用数学),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4.09 - 1988.07: 学士(应用数学),复旦大学数学系
工作经历:
1991.07-1994.09: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4.10-1998.07: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6.10-1997.10: 德国慕尼黑慕尼黑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
1999.04-1999.06: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3.09-2003.1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4.01-2011.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客座教授、楚天学者
2004.01-2011.0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博士导师
2004.05-2004.11: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5.07-2005.09: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6.06-2009.09: 美国Temple University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外方出资)
2009.12-2020.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2020.06-2021-07: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21.08-至 今: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学术服务:
1.Associate Editor of Hydrogeology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IAH). (From Jan. 2012 to 2015)
2.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 (From Jan. 2013 to 2017)
3.Member of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
4.Member of European Geophysical Union (EGU)
5.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An English-Chinese journal) 2005-2008
6.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sts (IAH)
7.Member of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SCE)
8.Reviewer for: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Ground Water; Hydrogeology Journal;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SCE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Limnology & Oceanography.
近期获奖:
1.本领域主要国际学术期刊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8年度最佳审稿人。
2.本领域主要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13、2014年度最佳审稿人。
3.如下论文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时间:2014年10月。
Xia, Y. Q. (student), and HL Li (通讯作者)(2012), A combined field and modeling study of groundwater flow in a tidal marsh,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16(3), 741-759.
曾经教授课程:
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及模型、水文地质专业英语、Fortran语言、地下水数值模拟、微分方程数值解、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等。培养博士、硕士生30多名。
研究领域
地下多组分多相流的数值解和解析解模型
沿海地下水流及其化学物质运移产生的环境和生态影响
含水层参数估计
海洋-陆地界面的水文过程
生态水文学、生物数学
计算流体力学
教学
主讲课程:数值模拟方法基础(本科生),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生),高级地下水水文学(研究生)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
李海龙教授主要从事海岸带地下多组分多相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如下几方面:
(1)运用镭氡同位素和盐度示踪法评估了莱州湾、胶州湾和大亚湾等地的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
(2)揭示了海滩被原油污染后长期滞留的机理。通过对海岸带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和地下水动态水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把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砾石和砂砾混合型海滩被原油污染后长期滞留的机理。相关成果在《Nature Geoscience》以第一作者发表,并作为封底介绍,被Nature新闻和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3)揭示了海潮引起的近岸土壤孔隙中气流所特有的工程和生态效应。解释了1999年雨季香港机场路面发生的半径达数米的圆丘状拱起的原因,相关论文发表在《Geophys Res Lett》,并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选入“Journal Highlights”;从根部呼吸的角度定量描述了前人在《Science》上所报道的潮间带湿地植物总是在潮水沟附近长势最好的机制。
(4)定量解析了海波能量在滨海含水层中传播规律。完整地考虑了海潮荷载、海底淤泥等弱透水层的越流、弹性储量和上下含水层中海波的相互干涉等综合效应,从机理上解释了某些特殊情况下近岸地下水水位和海潮水位同步波动的现象,拓展和改进了国际同行的近期工作。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加入团队
A. 李海龙教授科研教学助理
单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理工科专业
学历: 研究生或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招聘条件:
热爱科学研究领域工作,事业性责任心强;
国内外知名高校地下水、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化学相关专业;
具有很好的中文写作功底,良好的英文写作功底,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和阅读能力;
研究方向:海岸带水文地质学、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具体方向将根据申请者研究背景及专长商定;
思维活跃,擅于沟通表达,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满足下列其中某些或全部条件者将优先考虑: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过第一作者英文论文者、具有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作经验或高校科研助理工作经验者、能吃苦耐劳、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者、工作主动性强、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多野外工作经历者、具有多年驾龄且驾车技术谨慎稳定可靠者。
申请材料:
详细的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成果证书或奖励)清单,以及个人联系方式;
其他可以证明工作能力的材料。
B.李海龙教授博士后
单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聘条件: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利工程、水文地质、自然地理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5年;
已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较好科研成果,有3篇(包括3篇)以上高质量的英文论文发表或被正式接收(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情况下的第二作者);
立志投身科研事业,锐意进取,工作勤勉;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有出色团队合作精神;
英语读写能力出色,听说能力过关,有留学或出国访学经历者优先考虑;
数理化基础扎实、计算机应用水平突出者优先考虑。
申请材料:
详细的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成果证书或奖励)清单,以及个人联系方式;
2-3推荐人的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
其他可以证明工作能力的材料。
岗位待遇及前景:
聘期2年。
南科大统一的博士后待遇,总年薪约31万人民币, 其中包括:基本工资8677元/月,每年12个月,深圳市政府每年生活补助18万元(免税,限前两年),住房补贴2800元/月,另有1万余元/年的福利费(餐补,高温补贴,过节费等)。除此以外,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入站后若成功申请南科大“校长卓越博士后”,基本工资14625元/月,总年薪可达约40万(已含深圳市提供的免税津贴)。
课题组为博士后提供科研经费与对外交流的机会;全力支持博士后作为负责人依托课题组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面上项目及其它省、市级课题。
可以申请深圳户口,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工作表现优秀者且符合条件者,可能于聘期期满后转聘研究助理教授以上岗位。
出站留深工作满三年,符合深圳市后备级条件的可申请160万元的住房补贴,可申请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C.李海龙教授研究副教授/研究助理教授
招聘条件:
热衷科学研究工作
拥有地下水水文学(subsurface hydrology)、水文地质(Hydrogeology)、水文(hydrology)等相关专业背景博士学位,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后经历
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不少于5篇,其中不少于3篇为本领域顶级(top)期刊,如WRR, JoH, ADWR, JGR, GRL等。(新接收但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可以计入所要求指标)
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与沟通能力,有出色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具有很好的编程功底,熟练掌握Fortran, Matlab, C++等其中一个编程语言,SUTRA、SEAWAT、FEFLOW等其中一个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国际知名软件
具有较高的英文读写能力,有出国留学经历者优先考虑。
申请材料:
详细的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成果证书或奖励)清单,以及个人联系方式;
2-3推荐人的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
其他可以证明工作能力的材料。
岗位待遇:
享受南科大正式教职工待遇,聘期3年,根据聘期表现可续聘。
研究副教授总年薪为30-50万元、研究助理教授总年薪28-35万元,根据应聘者学术背景面议。总年薪包括:每年12个月工资、每年1万余元的福利费(餐补、高温补贴、过节费等)。除此以外,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每年可能额外获得1-2个月绩效奖金。
课题组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包括部分科研经费、科研助理、对外交流机会等;全力支持研究副教授、研究助理教授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国家、省、市各级课题。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孔雀人才计划等160-200万住房补贴政策(分档)。可以申请深圳户口,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工作表现优秀者且条件符合者,可于聘期期满后正式申请tenure-track岗位。